
所谓申论,本质上就是阅读理解。
申论的解题过程,就是通过解析文章,还原文章作者观点,并用简练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。
而申论答案,大多都是来自于原材料,因此,如何破解材料,就是申论的终极秘密了。
无论什么方法,最终都要回到这个点上,才能实现高分目的。
不同的是,有些人可以清晰的认知到这一点,而有些人,则在懵懂中前行。
我见到最多的,就是那些拼命鼓吹大作文,憋足力气教学生背金句的,这都是在死胡同里绕圈,早晚把自己绕成精神分裂症。
今天写这篇文章,就是为了打破申论认知障碍,直达申论终端。
关于破解申论材料的方法,其实在读书阶段,语文老师都已经教给你们了,只是你们可能都还给老师了,今天主要讲三个方法,也是最核心的。
一、逻辑法
所谓逻辑法,就是找到每段话的内部逻辑。
在申论中,通常一个逻辑点就是一个得分点,比如某段话是并列结构的,那么,并列的每个点,都是一个得分点。
而关于申论逻辑,最常见的就三种:总分、并列、转折,可以说,八成以上材料都是由这三种结构组成的。
这其中,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段首句和段尾句以及逻辑关联词。
以段首句为例,其中往往隐藏着许多关键信息。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信息:是否有承上启下作用,是否有总起作用等。
我以2424年国考副省级的一段材料为例:
“厨房、卧室、客厅、展厅……在不同的场景下,消费者对照明的要求不尽相同,灯饰产品也需要体现创意、时尚和现代人文理念。“玉叶灯”和“星光灯”是耀然灯饰的明星产品。方经理介绍,“'玉叶灯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树叶的形状,具有无极调光和三色温切换功能,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,'星光灯’则是定制系列,用户可以自由组合打造出自己喜欢的效果,还可以实现语音智能控光。照明只是消费者对灯的基本要求,我们还要赋予它更多的价值。”
这段话乍一看很随性,似乎是作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,但是你仔细分析,就会发现,这是个典型的总分总结构。
段首句是总起句,介绍了两方面内容,一是不同场景下,消费者的照明需求;二是体现创意、时尚和现代人文理念。
两个例子,是证明这两个观点的。“玉叶灯”的重点是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,材料里有句话:“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”,这句话其实不要写可以,那样阅读理解的难度立马飙升;而“星光灯”,可以自由组合和语音智控,这不就是创意和人文理念的体现吗?最后用一句话总结:照明和更多价值,也是分别对应两个灯饰的。
所以,这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,明白了这个逻辑,我们就知道,这段话的关键词句有三个,第一个是总的:赋予更多价值,还有两个分点: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,体现创意、时尚和现代人文理念。
而这几个词句,就是答案的得分要点,如果你把材料分析到这种程度,你会豁然开朗。
二、特征法
作为汉语言的考试,必然离不开其语法特征,文章作者想表达的重点,也会体现在各种语法特征中,比如关联词、专有名词、高频词等。
这也是大多数公考学子们的学习方法。
比如上面的材料中,段首句就是一个典型的语法特征,我们通过分析段首句,就能得出这段话的重点。
但这是一把双刃剑,学的好,固然无往不利;学不好,就容易陷在语法陷阱中难以自拔。
我们一定要牢记,所有的语法特征,都是为了传达作者观点服务的,语法特征只是一个工具,
并不是万能的,千万不能痴迷于此,在里面绕不出来。
别看就一句话,特别重要,这就跟射雕里的《九阴真经》的宗旨一样,“真经最高秘奥,全在总旨之中,前面所有难以明解的关锁,总旨乃是钥匙”。为了防止小人得到真经,最后改写为梵文。
当然我们不搞这套,申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
至于具体的语法特征,网上到处都是,随便下载一个就可以了,只需牢记关键即可:语法是为观点服务的。
三、感觉法
有许多人,并没有怎么学习申论,分数考的还挺高。
原因就在于,他们的语感很好。
这些人通常具备以下特征中的一项或者全部:
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好,平时办事说话有条理;
二是语文功底很好,从小到大语文成绩都是名列前茅;
三是平时热爱阅读,对文字的亲和力很好。
正是因为这些特征的加持,让他们即便没有掌握任何方法,都可以在阅读中,本能的抓住文章重点,并且精准找到关键词句,高分也就题中应有之义了。说起来很玄乎,说白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。
比如我们还是以2024年国考申论材料为例,比如下面这段话:
“即使拥有品牌,发展之路也并不容易。照明工程本身具有复杂性,针对全新的趋势,耀然灯饰开始深耕博物馆照明、酒店照明、商业空间照明和户外照明等细分市场,建立全面、多元的产品体系。让光在博物馆“讲故事”,在酒店“变魔术”,在商场当“引导员”,这就是耀然灯饰为自己找到的品牌定位。”
我们不用去分析这段话的任何逻辑和特征,一眼看过去就知道,“深耕细分市场,建立全面、多元的产品体系”,这就是重点,尤其是“细分市场”这个词语,是近几年申论的热门词汇,已经在多套考卷中出现,今后但凡看到,留意下,基本就是一分到手。
这就是语感,不需要什么技巧。
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倒推申论的学习方法,如果你觉得申论刷题很无聊,也很没谱,那不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,看看报纸,读读文章,看的时候,要有意识的去关注下作者的行文逻辑,也不用特别刻意,意识到了,时间久了,自然水到渠成。
近期文章链接:
申论学习犹如开挂,四大核心奥妙助你腾飞
申论高分其实并不难,只要掌握这两点
体制内一眼看到头的前程和出体制不确定的未来,应该怎么选择?
踩雷公务员考试,后悔莫及!公考政审案例
考上离家一千公里的公务员要不要去?
体制内的“你以为”和“实际上”
新成立的社工部能不能去
公务员面试答题套路模版考官能听出来吗?
为什么考公要考行测和申论?
省考面试想高分,这几个要点要牢记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